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 > 权益维护

咸宁工会创新多元协同机制硬核“护薪”彰显“娘家人”担当

来源:咸宁市总工会 时间:2025-07-04

从下岗职工的经济补偿金,到外卖骑手的工伤保险;从应届毕业生被拖欠的实习津贴,到农民工的“血汗钱”…… 每一笔款项的追回、每一项权益的落实,都见证着咸宁工会创新多元协同机制,成功化解多起复杂劳动纠纷的“娘家人”责任与担当。

25名职工的“及时雨”:86万元补偿化解下岗困境

2024年3月,某企业因经营战略调整,25名职工被迫下岗。企业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,双方就劳动关系解除、补偿标准产生严重分歧。职工多次协商无果后,向咸宁市总工会诉调工作室求助并得到快速响应,通过“主动下沉、精准服务”,指导职工收集200余份证据构建维权证据链,并运用“背对背协商+面对面谈判”策略,从法律与情感双层面突破僵局,最终为职工争取到86万元经济补偿金,这场历时数月的维权终于画上圆满句号。

224名外卖骑手的“安全网”:多方共治落实权益保障

随着外卖行业快速发展,骑手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。2024年5月底,崇阳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,“美团”“饿了么” 两家外卖平台在当地聘用的224名骑手均未缴纳工伤保险,存在重大劳动权益风险隐患。随即依托“检察+工会+人社”协作机制,联合县总工会、县人社局共同推进解决问题。经过立案监督、多次磋商,“饿了么” 率先为55名骑手缴纳保险,尽管“美团”因运营权交接延迟,但在2025年1月,其新运营商也为169名骑手完成工伤保险缴纳,彻底解决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共性问题,这一实践打破部门壁垒,以法律监督强化劳动关系认定,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可复制的协同治理方案。

应届毕业生的“维权甲”:精准释法追回实习津贴

2024年9月,咸宁某高职应届毕业生徐某进入当地一家托育中心实习,双方口头约定每月1800元报酬。2025年3月离职后,徐某因报酬和加班工资问题申请仲裁。咸安区“人社+工会+法院”裁调对接工作室收到委派调解函后,迅速启动案件研判程序。经深入分析,明确徐某作为在校实习生,与实习单位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,其主张的双倍工资差额不属于劳动法律调整范畴。但工作室并未简单结案,而是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。调解人员一方面向徐某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,结合典型案例耐心解释其诉求无法得到法律支持的原因。另一方面积极与托育中心沟通,指出其拖欠实习津贴的行为违反相关规定。经过多次面对面调解,托育中心当场支付徐某应得的实习津贴和加班报酬,徐某也主动核销仲裁申请,一场因法律认知偏差引发的纠纷得以快速化解,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又为处理类似问题积累了经验。

15名农民工的“维权剑”:跨域联动追回血汗钱

2024年3月,15名外籍农民工在咸宁某场务工,承担厂棚建设工作。工程完工后,包工头于某以各种理由拖欠70007元劳务费,甚至玩起“失联”。2025年2月17日,走投无路的农民工们聚集在法庭门口,情绪激动地请求维权。咸安区“法院+工会”诉调对接工作室接到法院委托后,立即成立调解专班。面对情绪激动的农民工群体,调解员先通过拉家常、递热水等方式进行安抚,随后从人群中选出沟通能力较强的 2名代表,详细了解事情经过。为找到失联的欠薪方,工作室通过跨部门协调,终于联系上远在江苏的于某。原来于某因上游工程款未结清,自身资金周转困难,加之害怕面对农民工催讨,才选择逃避。调解员通过微信建立沟通群,搭建起双方对话桥梁,一方面耐心倾听双方诉求,帮助梳理账目;另一方面向于某阐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。经过9天不间断调解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,于某在 2025年3月30日前一次性支付65282元劳务费,剩余款项由工程发包方代为支付。至此,这起跨地域、跨部门的农民工讨薪纠纷圆满解决,彰显了工会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“居中协调、柔性化解”的重要作用。

从传统用工到新业态领域,从群体纠纷到个体诉求,咸宁市总工会始终站在劳动者身后,用多元协同的创新机制、专业高效的调解手段,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。未来,咸宁工会将继续发力,让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障。(通讯员:镇晓静)